如今互聯網的發展帶動電子市場的高速發展,同時推動了國內快遞物流行業的升級轉型。各大物流企業面對現在越來越龐大的電商快遞需求,紛紛加入物聯網布局,希望通過物聯網技術、智能機器人、大數據來提高自身運輸效率。智能快遞柜就是其中的一種,通過物聯卡實現用戶快遞柜自取功能,但是這種服務因為收費問題備受爭議。
智能快遞柜能在極短的時間里發展的如此快,并且被很多的投資者關注了解,這其實和快遞物流行業之間存在很大的關系。眾所周知,電子商務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快遞行業的跨越式發展,雖然目前井噴期已經趨于緩和,但依然保持較高增速。而海量快遞包裹卻給快遞物流提出了巨大挑戰,其中配送環節就是一大難題。
為了減少物流費用、增加派送效益,快遞物流公司正在研發結合物聯網技術來加快智能設備的利用。從智能快遞柜本身來看,其針對“最后100米”痛點,一方面減輕了快遞員的配送壓力,提高了投遞效率,另一方面也讓簽收時間更加靈活可選,在貨品安全上也給予一定的保障。
不過,任何事都有利弊,想要把智能快遞柜做到完美也沒那么容易。在一部分客戶滿意的同時還有一部分客戶不理解不要買賬,以及一些智能快遞柜運營方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一直阻礙著行業的前行。用戶為何不理解不買賬?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原本主張提升效率的智能快遞柜對于用戶而言并不完全便捷。快遞員為了方便,不聯系買家,直接將快遞投放到快遞柜。
現在物流企業利用物聯網技術來做到智能快遞柜的應用是快遞行業創新的一個小步,未來快遞物流這個行業還會迎來更多的挑戰,順豐豐巢快遞柜收費引起了較大的爭議,這對于優化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來說是一個考慮,快遞是應該送貨上門,還是用戶通過智能快遞柜自取,還有待進一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