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關于物聯網流量卡代替寬帶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過沒關系,因為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關于單獨的手機上網卡叫什么名字的知識點,相信應該可以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和問題,如果碰巧可以解決您的問題,還望關注下本站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叫流量卡,網傳一種叫做物聯卡的純流量卡,其特點就是不能打電話不能發短信只能上網,但是流量非常的便宜。100G流量甚至只需花費20多塊錢,而且流量還是通用流量。
很多人說這種卡很坑,其實這種卡用的好就是利大于弊,用不好那就是麻煩到si……
這種卡我用了三年多了,三年用的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卡,三年間換了幾次卡了,差不多一年換了一次卡,每次換卡卡費都免費,快遞也就3-4塊錢,而且不過每次換卡套餐價格相對上一次的卡又便宜了些,開始用的是35元100G后來變成了25元100G。
不會的,
無線的資源是有限的,有線的帶寬是無限的。
有線寬帶主流是PON接入方式,一根光纖用分光器分開,分給32個或64個用戶用。這一根光纖以前是1千兆,后來2.5G(千兆),現在開始用10G的技術。將來出了新的標準,只要更換兩端的設備就可以獲得更高的帶寬。
而無線資源是很緊俏的東西,之前的2/3/4G用了800M(兆)、900M、1800M、2100M、2600M等頻譜。運營商現在正在做的一項工作就是逐步從2/3G里摳出頻率給4G用。
5G只能用更高的頻率。5G試驗頻段的使用許可剛剛發放,電信、聯通3500M,移動2600M和4900M,這2600M一部分還要電信、聯通從已經分配給4G的頻率里騰退出來。廣電占著700M,運營商都很眼紅。電視已經幾乎不用無線方式了,很多國家已經把700M分給移動電話使用。
無線頻譜的特點是低頻覆蓋范圍更大。但是覆蓋范圍太大了,很多用戶共用速度就會降下來。高頻覆蓋范圍小,運營商就要建設更多的基站實現全覆蓋,成本又高。所以一般高頻也就是給城市熱點地區用。所以要等廣大農村用上5G不知道要什么時候。
隨著技術的進步,頻譜效率會有所提高,但非常有限。不會像有線寬帶那樣一下提高10倍。
目前,無線網的流量還比有線網的流量低一個數量級。就算5G時代,流量再提高一個數量級,也只是和有線寬帶相當,還談不上替代。
再補充一下,5G業務定義了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大連接)、uRLLC(低時延高可靠)三大應用場景。
eMBB相當于增強的4G,是會在一定承度上替代有線寬帶的。
而mMTC、uRLLC是新東西,有線寬帶沒有,就談不上替代了。
mMTC主要應用于物聯網,遠程抄表什么的。uRLLC主要用于無人駕駛之類。
這三種業務是對網絡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不是所有特性同時滿足。比如mMTC對時延和帶寬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5G不只是移動寬帶,還有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通信世界消息(CWW)物聯網是“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組成部分,而NB-IoT是目前物聯網眾多標準技術當中最熱門、最被看好的一項技術。窄帶物聯網(NB-IoT)成為萬物互聯網絡的一個重要分支。NB-IoT構建于蜂窩網絡,只消耗大約180kHz的帶寬,可直接部署于GSM網絡、UMTS網絡或LTE網絡,以降低部署成本、實現平滑升級。
隨身Wi-Fi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其制造成本低,核心部件成本不高等因素。而寬帶費用昂貴,是因為其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維護和升級費用也高。此外,寬帶的使用需要購買流量,而隨身Wi-fi可以共享網絡,因此使用費用更高。當然是小熊家的隨身WiFi好用,他們家的隨身WiFi29元3000個G,不需要插卡,全網通!
但是詳細的內容介紹還是到微信公眾號“云上號卡”里面去了解。
OK,關于物聯網流量卡代替寬帶和單獨的手機上網卡叫什么名字的內容到此結束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